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

社會運動不是觀念藝術及表演!南方朔

【明報專訊】

人們一定知道,現在這個時代早已有了兩個關鍵詞!「動作」(Action) 及「新聞事件」(Event),因此我們常常聽人說,「做一個動作」,也常聽人在談公共事務時會說「把它變成新聞事件」。

而這兩個關鍵詞的出現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的。現在早已進入了媒體時代,媒體時代發展到最後就會「任何問題如果存在就一定要先存在於媒體上,不存在於媒體上就是 不存在」。今天各國的政府拚了命的在搞各種快樂及國泰民安的活動,因為透過媒體的傳播,人們就會真的以為現在是國泰民安,一片歌舞昇平。因此意大利思想家 艾柯(Umberto Eco)遂說媒體由於是在創造這種「快樂的民粹主義」,它們已成了實質的統治者。用另外的話來說,政府、媒體、廣告師這些角色已形成了一個扮快樂、扮時 尚、扮酷的「國家酷機器」(National cool machine)。


缺乏真實信仰者 靠新聞事件鼓動人們

對統治者而言,虛擬即真實,對社會運動家而言,他們當然也變得和以前不再一樣。以前從事社會運動的,由於冒着生命的危險,不是有很強的信念者不可能加入,加 入後也必須秘密為之,許多秘密者結成秘密組織。而到了當代,進入「新社會運動」階段,統治者已不必抓人,已可靠着媒體來進行社會控制,而且社會的多元化也 可吸收及抵消掉許多社會不滿,於是社會運動也變了!


(一)社會運動已少了「真實的信仰者」(True believer),而是由四分五裂的不滿者所組成,由於他們四分五裂造不出勢,於是這種社會運動就必須和「國家酷機器」打對台。要在媒體上製造出夠大的 「新聞事件」,藉着新聞事件來鼓動人們對不滿的熱情。於是社會運動的核心遂由運動家往新聞事件製造家這邊移轉。媒體已成了最重要的鬥爭場域。


(二) 社會運動由於不是「真實的信仰者」為核心,因此對訴求的問題已提不出腹案,而且有了腹案,運動就會具體化,一旦具體化以後反而容易有被攻擊及瞎扯濫打的可 能,後續群眾參加的即可能減少。因此,對運動的造勢者而言,該運動不落實,只是保持人們的不滿情緒,在策略上其實是有用的,人們的不滿情緒可以一直保持, 運動即可以一直持續下去。社會運動經過這樣的發展,過程這種原本只是階段的東西,遂反過來成了目的。目的變得模糊,過程中的造勢反而成了目的,這是嚴重的 缺失,對於沒有目標的群眾運動,人們不滿的熱情到底能維持多久?


(三)近代的藝術早已脫技藝化,以前的畫家必須有高難度的水墨及油畫技巧, 以前的其他藝術也要有極強的工藝訓練,但到了1960年代,新的藝術說法已將以前的技藝比重降低,而將藝術的話題比重放大,前衛藝術家如何製造「新聞事 件」儼然已成了新的方向。這也就是說媒體時代的價值觀不但影響到各國當權者,影響到社會運動,同樣也影響到當代造型藝術及表演藝術。而這種合流,在 1957年已告出現,當時歐洲若干前衛藝術家發起「國際情境主義運動」(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),認為可以靠着情境的創造而製造出不滿運動,他們認為可藉着無政府主義、達達主義,以及後來的嬉痞(Hippies)、雅痞 (Yuppies)、什麼叛客(Punk)等風格來創造不滿的情境。發起「佔領華爾街」運動的乃是加拿大的《廣告破壞者雜誌》(Adbusters),該 雜誌的發行人拉森(Kalle Lasn)就指出過,社會運動家就是在搞一場觀念藝術活動,也是在搞一場表演藝術的大型表演。


當代的社會運動已愈來愈困難,當代社會雖然貧者愈貧、富者愈富,但貧者畢竟沒到路有凍死骨的程度,而且當代的價值觀及社會控制增強,人們也相信窮人是自己不努力所致。 這種價值的扭曲,已使得社會變得很冷漠,大家都對別人的不幸不再關心。在這種冷漠時代想要燃起人們心中的正義感的確愈來愈難。


這次「佔領華爾街」運動,能夠找到「他們1%,我們都是99%」這個主題標幟,帶動出美國人及全世界的不滿,的確很不容易。我們不能不承認,就社會運動的發起而論,它的確很有創意。


不談具體政策 群眾熱情難持久


可是前面已指出過,社會運動有許多種類。有些運動是在反對某種很難定義的時代氣氛,由於這種不滿很大而且也很難定義,群眾運動遂比較容易一直搞下去。但像貧 富不均這種題目,它除了是一種不滿的情緒外,它同時也是個公共議題,它涉及財稅政策、社會政策等體制與政策的改革,運動一定要相當壯大,最後變成一股政治 力量,迫使政府及國會調整政策。這種社會運動,以虛的不滿開始,最後一定要落實到具體的政策上,如果實的政策不談,群眾的情緒又能維持多久?

現在已到了媒體時代,媒體時代會扭曲很多事情。媒體時代會鼓勵出人們務虛不務實的風氣,搞政治的當權者會忙着做秀,會誤以為做秀就是在做事;媒體時代也會扭 曲社會運動,誤以為「新聞事件」就是社會運動的目的。問題是新聞鬧得再大,如果沒有落實為改革又有什麼用?社會運動畢竟不是觀念藝術和表演啊!


南方朔《亞洲週刊》主筆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